期刊中文名称:《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期刊英文名称:Sino-overseas Grapevine & Wine
创办时间:1976年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济南市 语种:中文 主管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单位:山东省葡萄研究院 主编:李勃 刊号:ISSN 1004-7360,CN 37-1349/TS 邮发代号:24-73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山大南路1-27号 邮编:250100
李华是我国葡萄与葡萄酒工程学科奠基者和学科带头人之一,从事葡萄与葡萄酒学研究工作40多年,牵头创办了亚洲第一所葡萄酒学院,致力于将葡萄与葡萄酒学科建设与中国产业实践相结合,创立了从土地到餐桌的中国葡萄与葡萄酒学科理论研究体系。其学术研究集中于葡萄与葡萄酒学理论及实践应用、生态赋能与三产融合、国际交流与合作等领域,构建的葡萄与葡萄酒学科理论体系破解了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底层逻辑,创新的栽培管理模式突破了资源环境约束,引领的酿造技术变革重塑了行业竞争格局,搭建的葡萄酒国际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了葡萄酒产业全球智慧共享与合作。其学术思想不仅为中国葡萄酒产业复兴提供了理论支撑,更为中国迈向世界葡萄酒强国奠定了实践路径。
本研究利用农杆菌介导的葡萄转基因方法,对菌液浓度、侵染时长和延迟培养3个条件进行优化,发现农杆菌菌液浓度OD_(600)=0.2、侵染时长10 min、延迟培养21 d时对‘西拉’愈伤组织的转化效率最高,并建立了‘西拉’愈伤组织高效遗传转化体系,获得VyDHN1融合GFP的过表达愈伤组织。正常情况下,转基因株系比野生型愈伤组织生长快,低温、干旱和盐等胁迫处理抑制愈伤组织的长势。低温、干旱和盐胁迫下转基因愈伤组织的细胞膜相对透性、丙二醛含量以及游离脯氨酸含量均低于对照,表明VyDHN1过表达能加快‘西拉’葡萄愈伤的生长速度,在低温、干旱和盐胁迫下保护了细胞膜结构并提高了植物的抗逆境能力。
以国家葡萄种质资源圃(郑州)保存的129份葡萄种质一年生成熟枝条为试材,采用差热分析法,利用高低温交变冰箱进行低温处理,通过隶属函数法将其进行分级,对其抗寒性进行鉴定评价,筛选抗寒资源。结果表明:129份葡萄种质枝条的抗寒性低温半致死温度在﹣34.9~﹣20.4 ℃,种质间抗寒性服从正态分布,葡萄抗寒性表现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利用隶属函数法结合聚类分析,筛选出‘麦可达木斯’、5A、‘先锋’等21份抗性极强的葡萄种质。同时不同类群抗寒性存在差异,表现为种间杂种>欧美杂种>欧亚种。不同用途葡萄抗寒性表现为砧木品种>酿酒品种>鲜食品种。研究结果为葡萄抗寒亲本的选择和机理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
为调查诱抗剂对葡萄热害和果实品质的影响,分别用哈茨木霉菌(YT1)、3%寡糖·3%链蛋白(YT2)、5%氨基寡糖素(YT3)、1%香菇多糖(YT4)、黄腐酸钾(YT5)、海藻精(YT6)6种诱抗剂喷施‘阳光玫瑰’葡萄。结果表明,6种诱抗剂均能降低‘阳光玫瑰’葡萄的热害率,其中YT5的效果最好,热害率为4.0%,且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达19.8%;YT6处理的葡萄果穗和果粒较大,为723.5、11.6 g。从叶片结构来看,YT5和YT6处理的叶片厚度较对照增厚35.9%、34.4%,叶肉厚度均增加44.2%,海绵组织厚度分别增加60.7%、66.1%,叶片叶绿素含量较对照显著提高13.0%、7.7%。相关性分析表明,热害指数与可滴定酸含量成极显著正相关;叶片海绵组织厚度与热害率、热害指数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可作为评价葡萄热害发生的重要参考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对不同诱抗剂进行综合评价,排名为YT5、YT6、YT4、YT2、YT3、YCK、YT1。综上,黄腐酸钾在防治葡萄叶片热害、提高葡萄可溶性固形物以及提高光合能力方面效果显著。
为了筛选适宜山东地区避雨设施栽培的葡萄品种,本研究以‘夏黑’‘巨玫瑰’‘阳光玫瑰’‘蜜光’‘春光’‘锦华’‘锦红’‘锦蜜’‘早霞玫瑰’和87-1等10个品种为试材,比较和分析了葡萄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和蒸腾速率及产量等参数。结果表明,避雨设施使棚内光照强度降低了12.59%~55.15%。在10个品种中,‘锦红’的叶绿素a、叶绿素(a+b)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87-1净光合速率峰值最高,为19.83 μmol·m~(-2)·s~(-1),‘锦红’的净光合速率日均值最高,为14.30 μmol·m~(-2)·s~(-1),且两品种连续两年的产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综合来看,87-1和‘锦红’光合利用效率高,光适应范围广,连年丰产性好,适合在山东地区设施避雨栽培中推广。
通过二次果进行错季栽培,调控上市时间,是解决目前我国主栽鲜食葡萄品种‘阳光玫瑰’季节性相对过剩的一个重要手段。错季栽培过程中,关键难点在于二次果成花困难。为解决此问题,本研究采用矮壮素(CCC)+苄氨基嘌呤(6-BA)、矮壮素+胺鲜酯(DA-6)、缩节胺(MC)+苄氨基嘌呤和缩节胺+胺鲜酯等4种处理组合,分别试验了其对主梢和副梢上的冬芽、副梢上的夏芽花芽分化的影响以及促花效果。结果发现,相比于对照,各处理都显著提高了冬芽和夏芽的成花率,其中主梢上冬芽的成花率达到90%以上,副梢上冬芽的成花率达到80%以上,不同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副梢上夏芽的成花率达到60%以上,以CCC+DA-6处理效果最好,成花率达到94.12%。本研究选择了不同类型的芽萌发后的枝条作为二次果结果枝,应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探索出了有效的二次果促花方案,对‘阳光玫瑰’葡萄的二次果生产和成熟期调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枝条发酵还田是资源化再利用的有效方式。本研究从葡萄枝条堆肥样品中筛选到了纤维素降解菌Ⅱ6(戴尔福特菌Delftia tsuruhatensis)和木质素降解菌种11B(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12YB(瓜里科州假单胞菌Pseudomonas guariconensis),对其产酶能力进行测定,并进一步构建复合菌液开展葡萄枝条堆肥试验。结果表明,菌种Ⅱ6纤维素酶活性浓度(CA)为8.18 U·mL~(-1),滤纸酶活性浓度(FPA)为8.84 U·mL~(-1)。2株木质素降解菌11B和12YB产漆酶(Lac)能力分别为35.35、40.98 U·mL~(-1),产过氧化物酶(Lip)能力为86.11、116.25 U·mL~(-1),产锰过氧化物酶(Mnp)能力为88.07、93.93 U·mL~(-1)。接种3株菌构成的复合菌液能够延长堆肥的高温期,提高枝条降解率。本文筛选出葡萄枝条腐解菌种,并明确其对葡萄枝条堆肥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对果园实际生产中的废弃枝条资源化利用具有一定意义。
香气和感官特性是评判葡萄酒品质的重要指标。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监测了‘美乐’葡萄在接种发酵(IF)与自然发酵(SF)过程中香气物质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IF和SF酒精发酵结束时酒样中的酒精度、pH和柠檬酸等理化指标无显著差异,但SF显著增加了乳酸的含量。此外,相比IF,SF葡萄酒在酒精发酵后期积累了更丰富的高级醇、乙酸酯和萜烯类物质,包括异戊醇、2-苯乙醇、乙酸乙酯、异戊酸乙酯、己酸乙酯、苯乙酸乙酯等,增加了葡萄酒的花香和果香味等香气特征,与感官分析结果一致。总之,自然发酵在赋予‘美乐’葡萄酒典型香气及提升感官品质方面展现出优势,具有提升葡萄酒风味品质的潜力。
本文制备了一种磁性纳米吸附剂(Fe_3O_4@PDA/HA),并将其用于葡萄酒中过量Cu~(2+)的去除。通过SEM、FT-IR、XRD、TGA、VSM等表征方法探究了该吸附剂的理化特性;以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试验探究其对Cu~(2+)的吸附机理;同时将其应用于干红/白葡萄酒中综合评价了其吸附性能及对酒质的影响。结果表明,Fe_3O_4@PDA/HA表面具有丰富的吸附位点且其具有良好的耐酸性能和超顺磁性;其对Cu~(2+)的吸附量为80.2 mg·g~(-1),该值比一些研究报道的吸附剂高2~10倍。另外,Fe_3O_4@PDA/HA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经5次循环使用后仍能保持约75%的Cu~(2+)吸附效率,且不会导致葡萄酒品质劣变。因此,本研究中Fe_3O_4@PDA/HA是控制葡萄酒Cu~(2+)含量的理想吸附剂。
为探究酿酒葡萄皮渣提取物对人体癌细胞的抑制作用,以甲醇为溶剂对酿酒葡萄皮渣进行提取,使用MTT比色分析法、DAPI染色法、AnnexinV-FITC/PI双染法分析皮渣提取液对癌细胞存活率、细胞核形态、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皮渣提取物对于不同的癌细胞作用不一,对A549(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细胞的抑制作用最明显;对A549细胞进一步研究发现,10、15 μg·mL~(-1) 浓度的提取液导致A549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细胞核皱缩;A549细胞的S期缩短,G1期和G2期延长。综合分析可知,葡萄皮渣提取物导致A549细胞形态异常,可能是其抑制A549细胞的机制之一。
果香硫醇是一种具有特殊香气和较低阈值的硫醇类化合物,能赋予葡萄酒独特的果香香气,对葡萄酒的风味和质量具有一定影响。果香硫醇3-巯基己醇(3MH)、3-巯基己醇乙酸(3MHA)和4-甲基-4-巯基-2-戊酮(4MMP)是葡萄酒中主要的芳香化合物,具有热带风味,它们由酵母在酒精发酵过程中从不同前体物质释放出来。本文对葡萄酒中果香硫醇的形成机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主要总结了果香硫醇形成的3种途径及影响果香硫醇生成的葡萄品种、栽培措施及酿造工艺技术等。本文可为葡萄酒生产和酿造工艺的改进提供依据,也可为相关领域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在葡萄酒生产数字化发展进程中,存在数据分散、信息整合难度大、知识利用不充分、专业人才不足等问题。作为新兴的知识表示技术,知识图谱展现了强大的语言理解及知识推理能力。为充分挖掘葡萄酒酿造数据价值,促进酿造技术智能化发展,基于可发现、可获取、可互操作和可复用的原则,采用七步法构建了葡萄酒酿造本体,在此基础上实现知识抽取、知识融合、知识加工、知识存储和知识应用,提出了面向葡萄酒酿造领域构建垂直知识图谱的思路及方法。基于知识图谱,深度挖掘葡萄酒酿造知识,实现智能检索、知识问答、辅助决策三大应用,促进葡萄酒生产数字化转型升级,提升产业新质生产力水平。